韦驮立像


明末至清初
17世纪
中国
木雕漆金彩绘
天王・护法
高 165 公分
2017.14

韦驮的梵名为Skanda,原是印度婆罗门教湿婆神与雪山女神之子,常作战神的形象,5世纪左右被大乘佛教吸收,作为佛教的护法神。其形象原为夜叉样貌,后来受到唐初《道宣律师感通录》所载南方增长天王座下韦将军守护佛法故事的影响,韦驮改着甲胄,合掌,腕捧金刚杵。世传韦驮是四大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,统领东、西、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,保护出家人,护持佛法,并负责寺院伽蓝的守护任务。在宋元(960-1368)之后的寺院布局里,韦驮多供养于天王殿,立于天王殿里弥勒佛像的背后,面朝大雄宝殿,以镇护道场。

此件韦驮木雕立像脸型长圆,两眼细长,鼻头圆润,五官分布均匀,神情慈悲而祥和,头戴兜鍪,身穿明代将军甲冑,双手置于腹前,两手间原先可能配有能降伏外道妖魔的金刚杵,但今已不存。

全像漆彩保存状况良好,通体以红漆打底,再髹罩金漆,局部复以朱漆妆点,赋予韦驮天更为尊贵威严的形象。整体造像的重心置于右侧,藉由向左顾盼的头部,连结微偏的身躯,再到向左方水平横踏的左足,在视觉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,为韦驮天威猛的形貌,注入一股优雅的氛围。